24 考研现在开始准备早吗?该如何规划?     DATE: 2024-05-06 18:37:40

24 考研现在开始准备早吗?该如何规划?

24考研其实还早 ,考研但不影响我们提前看经验贴和布局考研规划 !现开24考研人不看后悔系列 ,始准滑到这的备早同学可以暂停了,因为这篇回答可以解决掉你考研99%的该何规划问题了~

全文3.7万字 ,耗时2个月完成,考研这是现开我从双非一战上岸985(东南大学)的全部经验,这可能是始准你见过最真实  、最实操的备早考研流程,想24考研的该何规划同学认真看完这一篇回答就够了~

这篇回答我从24考研常识、24考研关键时间点、考研24考研四科高分经验、现开24考研复试经验 、始准23考研调剂等角度梳理清24研流程和考研高分策略,备早认真读完,该何规划并将其中适合自身、有用的部分用到后续的复习中,绝对会让你的考研复习过程事半功倍  ,一战成硕。

收藏≠掌握呀,你的赞同是我持续更新干货最大的动力  ,不如趁现在认真读完,对你绝对有用 !

考研想要取得高分 ,无外乎四步:选择适合的学校  、选择合适的考研老师、选择合适的考研教材,外加个人的刻意训练 。考研的复习方法论并不难,难得是考研过程的用心复习。前期搞清楚复习流程 、各阶段任务 、用书和老师选择后,后期更重要的是埋头赶路 ,努力提升初试分数,不要信那种过程说的天花乱坠、技巧横飞 ,真正考研上岸的都是了解清楚必要信息后,埋头默默复习的人。

复习可以有方法,学习也必须有效率,但这些技巧都不难 ,更难的是几个月如一日的脚踏实地复习 ,坚持 ,坚持 ,再坚持,调整,调整,再调整 。偶尔的懈怠 、偶尔的状态不佳都很正常,自己要学着调节,不要把别人的经验奉为圭臬,实事求是的针对自身情况具体化解决问题才是最有用的 ,不要欺骗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状态不佳 ,追求长期的高效努力。

考研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两件事分别是 :选择适合的学校和考尽可能高的分数 !

比如我当时为什么敢从一所双非学校去考985(东南大学),并不是脑子发热就决定了 ,而是在分析了东南大学是否歧视、最近10年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决定的。

可能你会说 ,学长呀 ,我哪里懂得如何收集考研学校数据呀?不懂没关系 ,会利用别人收集到的数据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才叫高手,我们的时间更多的应该放在提升考研分数上!最好的考研大数据平台是哪个?一定是知乎,因为知乎上有千千万万的学长学姐在分享经验 ,其中一定会有你要考的学校 !

你可能又会说 ,学长呀 ,数据是很多 ,但我哪里懂得数据挖掘呀?不懂没关系,知乎知学堂官方帮你做了这件事 ,知乎利用其大数据综合得到了很多学校的一手分析资料,免费做了一个考研择校的公益讲座  ,我把它放在了下面,点击下面蓝色卡片里的“免费参与”就可以获取知乎知学堂官方提供的「择校数据包+三大公共课笔记+大量网课」,我们一定一定要懂得充分利用别人整理的资源,一切资料皆可为我所用 !

(重申一下 ,24考研择校看下面的免费课完全足够了,不要去花钱!仅50份,手慢无,先屯着,趁现在不要钱 !)

再比如我当时考研为什么能做到从头到尾按部就班的高效复习,那是因为考研最开始我就看了很多经验贴和免费的规划课,知道大体上到什么阶段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甚至很多时候我都有意识的稍微提早了点进度。

所以你除了看知乎上的一些文章之外 ,还要有意识的去看看一些高质量的公益讲座,比如知乎知学堂官方用大数据统计平台所有考研文章后做的考研资料合集,里面对对考研英语 、数学 、政治如何获取高分给了非常具体的说明和解释,尤其是各科的具体时间安排和高分技巧 ,一定一定要学会借力 ,一切资料皆可为我所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手慢无,先屯着 !)

只收藏不点赞的都是在刷流氓哟~

可能很多人24考研人会疑问,24考研是2024年考研吗 ?当然不是 !24考研是只2023年12月考研的同学 ,一般会在大四上学期的12月底参加考试 ,所以24考研一般是指2024年9月硕士入学的这群准研究生们 。

考研初试一般在每年12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进行,圣诞节前后 ,考研时间如下 :

周六 08 :30—11:30: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

周六 14 :00—17  :00 :英语(100分)

周日 08:30—11:30  :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课一)(150分)

周日 14:00—17:00  :业务课二(专业课或专业课二)(150分)

考研一般由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考研政治和考研专业课组成,部分不考数学的专业专业课是两门 。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 、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  ,具体内容分布如下 :

数一 :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 :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考研数学难度一般为:数一>数三>=数二。

考研英语一 :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考研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

考研英语难度:英语一大于英语二 。

考研政治: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考研政治必考。

千人千面 ,不同学校 、不同专业区别很大,相同专业不同学校相差也很大,具体可看要考学校的考研专业课大纲  。

一般考研的3-12月为备考复习期,中间穿插网上报名(10月)、11月现场确认等环节。次年的2月左右出初试成绩,3月复试或调剂,6月录取 ,9月开学报到。

故24考研复习日历如下 :

全面搜集考研信息和资料,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看考研经验和目标院校的专业课复习经验,确定考研复习计划;

购买公共课  、专科课资料;

调整心态和学习状态;

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 ,打基础阶段 ,结合考研视频全程过知识点;

主要看强化视频 、重点突破数学、英语阅读、专业课基础等 ,这个暑假建议留校复习;

专业课开始复习 ,多看经验贴  ,准备把握专业课复习过程;

英语重点在阅读部分,词汇 、长难句保持;

数学 :把所有基础内容全部复习完毕,基本完成第一遍刷题;

继续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复习态度;

关注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看考研大纲变化;

考研报名和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 ,预报名(9月底)和正式报名(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复习是用于查缺补漏 ,做真题阶段;

做真题模拟题 ,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

打印准考证、订考研房间;

根据复试大纲,准备复试;

出考研成绩 ,进行复试;

恭喜你成为24级研究生  。

24考研择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考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能考到的最好的学校是什么?结合自己和他的对比,适当确定学校层次 。考研一定是个人野心与自身实力的平衡 !

考研择校的第一步是什么?是对自我实力进行评估,知己知彼,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很重要,对自己有个A数。

我们自我评估时,可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角度出发,客观上比如说:你的学校层次、你自己学校的直系学长学姐都考得哪 ?等等 。主观上,你的学习能力和你能用来准备考研的时间有多少?等等这些因素 。

如图所示,我们以满分100分为标准 ,我们可以从本科学校层次 、查看本校本专业学长学姐考研的历史数据  、个人基础和学习能力和复习时间长度四个方面给自己打个分 ,根据得分再去初步确定要考学校的层次。表格很简单 ,大家可以照着给自己打个分 ,结合自己专业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对应的限制条款, 让量化结果更精准 。

我们可以将学校和专业排名分为四个等次 ,分别是:

01 强势985+普通985的强势专业+211特色强校(15分); (得分>90分可冲)

02 普通985的一般专业+211的强势专业+普通特色强校(13-14分);(得分>80分可冲)

03 普通211+一本强校(10-12分);(>75分可冲)

04 其他(一本 、二本等其他双非院校)(10分)

对标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 ,为什么要看着点 ,因为很多学校的确是看出身的 ,这很正常哈 ,假设甲乙两名同学的水平差不多 ,一个是985 ,一个是双非 ,你是老师你选哪个  ?高考前别人已经努力了,歧视与否是相对的 ,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

在过去的3-5年中 ,自己学校直系学长学姐考到哪一个层级的学校居多,最好是哪所学校,距离你要考的学校的差距有多少,满分15分,给自己历届学长学姐打个分,可参考第一步的分数 。这点直接找本校的学长学姐了解,或者去找辅导员、学校管招生就业的老师咨询。

比如数学 、英语、专业课的基础和平时学习内容的效率 、能力;还有本科绩点排名 、竞赛 、论文 、奖学金等情况。

学习能力代表可能考到分数上限在哪; 本科绩点 、竞赛 、论文等决定了复试面试时可能得到的分数。但是如果分析一圈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多能拿得出手的奖项等 ,也不用灰心,因为考研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当然 ,受专业限制 ,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比如医学类的。

是否至少从5月要开始了,能否保证每天平均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暑假能不能留校或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实习时间长不长,比如有的同学暑假实习3个月 。如果不考数学的话 ,时间可压缩到4-5个月 。

考研初试成绩≈有效复习时长*学习状态*学习技巧  ,复习时间是基础前提 ,复习方法、状态是重要要素 。如果你一天只能复习6小时,那么不建议你冲太高;如果每天都有8-10小时复习时间  ,可适当结合自身的实力,提升目标院校层次。

考虑到自身实力 ,给自己打个分,如果你觉得成绩比较好  ,复习时间也比较充分 ,可以冲985;实力次一点 ,稍微降低点目标选择。

>90分可冲第1档 ,>80分可冲第二档 ,>75分可冲第三档 。这个数值大家自己估测 ,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征,增加选项或再具体化 ,更精准些 。

比如我本科双非 ,本科成绩还行 ,无竞赛、论文等奖项,参加过竞赛未得奖 ,有奖学金;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挺好,认真学能听明白;每天复习时间可以做到不低于10小时,效率也挺高 。那么,我的分数是:10+13+24+36=83分,可冲一般985 ,还是有些希望,前提是那所985相对公平 ,保守点就冲强势211 。最后 ,我也是从双非一本一战上岸东南大学的热门专业。

每年考研的报名时间一般是在9月-10月,9月底是预报名,10月中下旬是正式报名,所以24考研的报名时间应该在10月中旬 ,一般在10月25日截止 。之所以出现预报名和正式报名 ,是为了怕初次参加考研的童鞋们不熟悉报名流程 ,但二者都是一样的,预报名成功后正式报名就不需要重复报名了 。

注意 ,如果你目标院校已定好,那么报名要及时 ,防止考场距离自己过远,最好能在本校考 ,环境 、饮食等都方便 。

研究生报名都是采用网报的形式,24考研的同学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即可进行报名,具体流程到时候可以参考官网给的流程,逐步进行即可 。


具体现场/网上确认 ,要看具体省份的安排,24考研的同学到时候关注起即可。但这个环节千万不要忘记 ,因为每年都有人忘记这个环节而不能参加考试 。

现场/网上确认主要确认时间 、地点两个要素,并进行照片采集。目前很多省份采取网上确认了!

确认时间 :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 确认地点 :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旅游管理 、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PS:现场确认地点就是确认你考试的地点在哪里,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自己学校考,所以报名要趁早  ,因为每个考场人数都是有个总数的 。 所需材料: 1、本人居民身份证 2、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 3、网上报名编号(即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显示的9位数字报名号)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根据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相应核验材料 。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6、其它招生单位或报考点规定的相关材料

12月中旬开始,24考研的同学到时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注意《准考证》正 、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有任何涂改或书写!

PS :可以多打印几份,并把电子档放在手机上 ,以防考试时找不到。

报录比是指你要学校专业的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 ,假设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硕,2022年学硕考试人数298 ,录取人数30 ,报录比大约在9.9:1  ,也就是10个人报考基本上能录取1个人 ,一般10:1是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的报录比水平。

复试比是指进入复试的比例,假设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硕 ,2022年学硕录取人数30 ,复试比一般为1.2:1 ,那么就会有36人进入复试,复试后录取30人,淘汰6人 。考研一定是差额录取,最低比例便是1.2:1 。所以,24考研的同学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两点信息 ,因为它决定了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 !

对于24考研的同学 ,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考研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 ?是那马上就要突破500万人的全部考生吗?并不是!我们考研真正的对手是:和我们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这些人 ,还是假设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 ,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考东大电气的这两三百人!

我们这里还是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为例 ,2022届考生总报考人数298人,考研录取人数30人,报录比约10:1 ,也就是10个人最终录取1人 ,专硕报录比6:1,也就是6个人考试最终会录取1人。

学硕最终录取30人,东大复试比是1.2:1,也就是会有36人进入到考研复试,淘汰6人。所以,在初试时我们首先要保证的便是自己的排名至少应该在前36名,当然 ,分数肯定越高越好!所以 ,24考研的同学 ,追求相对稳的话,应该保证自身的排名在20名以上为最佳,千万不要压着线进入复试 ,会挺悲催 !

24考研的同学,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 ,100人报名 ,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 ,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 ,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  ,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 ,知乎一下 ,很多人在分享经验 ,提前避坑  ,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 ,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

考研4条线指的是 :国家线、学校线  、学院线 、单科线 ,其中:

考研国家线指的是读研的基本分数线,也就是只有过了这条线才具备读研的资格,但国家线一般远低于学校线;

考研学校线:特指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校线,学校线一般高于国家线,学院线一般高于学校线 。

考研单科线是数学  、英语 、政治 、专业课的最低录取线,只有在总分和单科线都过了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当然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总分特别高;

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 、B类 ,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般二区考研难度低于一区,改卷相对宽松些。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 、辽宁 、吉林、黑龙江、上海 、江苏、浙江 、安徽、福建、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广东、重庆 、四川 、陕西 。 二区包括 :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 、云南 、西藏 、甘肃 、青海 、宁夏、新疆 。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甘肃 :兰州大学

考研分数会出现三种情况 :

1、考研分数>学院线,进入复试;

2  、国家线<考研分数<学院线 ,进入调剂;

3 、考研分数<国家线 ,考研失败 。

肯定还有一些小伙伴考的并不理想 ,这个时候肯定要准备调剂了 ,但24考研的同学不要寄希望在调剂上  ,一般没有好学校、好专业供大家选择 ,而且哪怕是很差的专业可能还需要去竞争 ,性价比极低 !

来自百度百科: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 、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 ,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 ,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 、博士学位的人员。

考研可分为学硕和专硕两种,一般是分开招生,学硕分数可能会高于专硕 ,但具体还要分专业,比如医学专硕就高于学硕 。

二者的区别:

原则上,学硕偏学术研究,专硕偏工程时间,一般学校会在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上会有所区别 ,比如专硕需要一定时期的实习;毕业要求上学硕略高些(绝大部分学校是一样的) 。

实际上,导师可能并不会特意区别培养,都是做项目,具体分工还要看导师的项目多少  ,项目多的组都需要抗项目,甚至抗不止一个项目  。

一般学硕的学费是8k/年,专硕是1w/年  。专硕学硕奖学金一般分开评选 ,按照人数多寡确定人数 ,比如我们学校则是1.2w-6k分为4等,根据奖学金评定方案进行评选 。无论学硕还是专硕 ,基本上能覆盖掉学费 。学硕学制一般为3年 ,专硕2-3年,以3年居多 ,比如我就是专硕,但学制也是三年。

就业上专硕学硕区别不大,基本无差异。

学硕研二可硕转博 ,硕博连读;而专硕一般需要在研三毕业后再考博。所以读研板块,专硕吃亏  。

来自百度百科: 学硕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 科研机构 的研究人员为主 。 专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

全日制研究生:需参加全国统考 ,被录取后 ,获得统招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籍 ,属于淘汰选拔制 ,择优录取 。学习方式为每周一到周五在校学习  。修满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获得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书。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 。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参加全国统考 ,被录取后 ,获得统招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籍 ,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进行灵活时间学习,修满学分后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证书及相应的研究生学位证书。属于淘汰选拔制普通高等教育 ,择优录取。

2016年12月是非全研究生的重要节点  ,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开始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在职研究生  ,传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单证),而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双证在手的 。

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同点:

1、均需要参加统考 ,毕业后均为双证 ,部分985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可能比双非全日制的分数可能还要高;

2 、很多学校的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招生政策 、培养和毕业标准 ,几乎完全一致;

3 、官方规定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和学位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且现实上非全日制的承认度和性价比越来越高;

4、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 ,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 。

全日制研究生是录取后在校完全脱产式学习,而非全日制是非脱产式学习,可以与自身的职业工作或社会实践同步 ,灵活时间学习 ,一般为周末或晚上 ,所以一般非全日制考研尽量选择离单位近一些的学校 。

相比较而言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优点有 :

1 、工作+学习两不误

2、课程安排灵活  ,不需脱产

现实是不同学校对非全是否脱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和全日制一起学习 ,或采取周末或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二选一 ,上课纪律和考核也相同,毕竟郭嘉把非全和全日制摆在了相同的位置。

在入学阶段往往要求和全日制同样统考统分,并且在培养阶段 ,课时量和课程质量相同 ,毕业论文要求相同,同样被盲审抽检并可能被延毕。学校都会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质量进 ,同质量出 ,含金量较高。

所以 ,对于上班族就需要额外注意:一是选择离单位较近或相同城市的学校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二是需要考虑周末是否加班 ,学习强度和工作强度都很大 。

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8000元左右 ,专硕学硕略有区别 ,部分学校专硕是10000 ,同样,不同专业可能也不一样。但全日制读研时会有几乎全员覆盖的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 、国奖等相关奖学金,同时很多课题组还有劳动酬金(每月几百到一两千不等),同时会提供住宿。

相较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上万以上 ,部分达到10万以上,同时不提供奖学金 、助学金等补助,同时不会提供住宿,这笔钱属于额外开支  ,尤其是需要租房的同学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这些同学,经济压力过大。

全日制研究生档案会在我们毕业后转到学校;户口没有强制要求 ,一般同学都会选择不转 ,毕竟就业不一定在这个城市;毕业后会有派遣证  。非全日制的同学则不会涉及到户口、档案的问题,目前是均不提供派遣证。

科普:派遣证的作用

派遣证的作用有: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的证明 ,用人单位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手续;当地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学校相关部门依据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

但是 ,我要说但是了 ,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 ,很多人会把非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上述已解释清楚。由于易于混淆,所以社会认可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纠正 ,这点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至于学费更贵 、学制更长 、不提供住宿、奖学金、助学金等问题,其实我们相对都是有心理预期的 ,且与我们的直接目的不成正相关。

1  、适合应届已找到工作且职业规划明确的同学;

2 、工作多年,遇到升职瓶颈期或想提升学历或发展人脉或自我价值实现的在职人员;

3 、二战 、三战的考研人用于调剂(约占80%的非全指标)。

研究生培养类别分非定向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四种,我们一般可接触的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培养研究生。

4种录取类别在培养方式 、培养费用 、毕业就业时都会有不同的政策。

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

定向培养:国家计划内定向培养 ,培养费用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 、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 。档案、人事、户口 、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

委托培养  :是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 ,培养费用由考生单位提供 。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委托培养协议,不转档案、工资关系 、户口,毕业后回原委托单位工作 。

自筹经费:是国家计划外自筹经费培养。录取前,考生与录取学校签署自筹经费协议 ,培养费用由考生自己承担。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可转入学校,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 。

保研比拼的是前三年的综合努力 ,考研比拼的是考研一年的努力,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考察方式 !可能在大家眼中,保研相对考研要容易些 ,毕竟现在考研人数已经快超过500万大关 ,但在我看来 ,二者各有各的难度 !

看似保研不用经过长达6-9个月的辛苦复习,也不用和这几百人竞争  ,但真正保研的同学才知道,保研前三年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比如要去刷绩点、去参加各种竞赛拿奖 、去发表论文等等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容易。

而考研需要我们忍下6-9个月“寝室-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苦行僧般的生活 ,需要我们去和考相同学校的这一两百人直接肉搏,需要专注考研这件事而放弃很多身边的诱惑 !

对于保研和考研 ,其实说不好谁更卷 ?想保研 ,尤其是对类似我这种双非的同学而言,可能真的需要在前三年很强烈的去卷才行 ,保持高分数、参加竞赛 、发论文 、做项目等等 !而考研的话同样不容易,至少在复习的7-9个月里日夜奋战,就像我说的过上苦行僧般的生活才行!都不容易 !

aa

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考研择校,一个是认真复习提升分数 ,其他不重要 。所以,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考研择校的问题 ,确定好学校之后 ,下一步就是像开头说的那样 ,潜入到这所学校的考研交流群具体化了解两届学长学姐的备考情况 ,自己再去复习就轻车熟路 、如鱼得水了。

考研择校不是拍脑壳或看身边的同学去哪,闭着眼就决定了,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和实际情况,结合想去的城市 ,综合目标院校的复试线、单科线 、复试比、录取人数等信息后权衡的结果。既然保证能最大概率一战上岸 ,又要保证自己不亏,不要为了考研上岸而一再放低自己的姿态。所以 ,考研择校一定是个人野心与自身实力的博弈和平衡!

像我为什么敢一战冲刺东南大学,是脑子发热吗 ?并不是哈 ,这是在综合自身实力和目标学校考研难度  、是否歧视等问题之后进行确定的,并不是脑子发热就决定了 。我的第一意愿城市就是南京 ,在南京的985有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211有南航 、南理工、南师大  、河海等学校  ,我在大量数据分析后才确定的考东南大学 。

我把考研择校分为5步 ,分别是:自身实力分析、确定要去的城市和专业、学校排名查询和要考学习的信息查询 ,综合野心和实力 ,最终确定学校~

考研择校不需要看知乎上很多大V说的天花乱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考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能考到的最好的学校是什么 ?结合自己和他的对比  ,适当确定学校层次。

考研择校的第一步是什么 ?是对自我实力进行评估,知己知彼,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很重要,对自己有个A数 。我们自我评估时  ,可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角度出发  ,客观上比如说  :你的学校层次 、你自己学校的直系学长学姐都考得哪 ?等等  。主观上  ,你的学习能力和你能用来准备考研的时间有多少?等等这些因素 。如图所示 ,我们以满分100分为标准 ,我们可以从本科学校层次、查看本校本专业学长学姐考研的历史数据 、个人基础和学习能力和复习时间长度四个方面给自己打个分,根据得分再去初步确定要考学校的层次。表格很简单  ,大家可以照着给自己打个分 ,结合自己专业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对应的限制条款 , 让量化结果更精准。

我们可以将学校和专业排名分为四个等次 ,分别是:

01 强势985+普通985的强势专业+211特色强校(15分); (得分>90分可冲)

02 普通985的一般专业+211的强势专业+普通特色强校(13-14分);(得分>80分可冲)

03 普通211+一本强校(10-12分);(>75分可冲)

04 其他(一本 、二本等其他双非院校)(10分)

对标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次 ,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为什么要看着点,因为很多学校的确是看出身的,这很正常哈,假设甲乙两名同学的水平差不多 ,一个是985 ,一个是双非 ,你是老师你选哪个  ?高考前别人已经努力了 ,歧视与否是相对的,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

在过去的3-5年中 ,自己学校直系学长学姐考到哪一个层级的学校居多 ,最好是哪所学校,距离你要考的学校的差距有多少,满分15分 ,给自己历届学长学姐打个分 ,可参考第一步的分数。这点直接找本校的学长学姐了解 ,或者去找辅导员 、学校管招生就业的老师咨询。

比如数学  、英语、专业课的基础和平时学习内容的效率 、能力;还有本科绩点排名、竞赛 、论文、奖学金等情况 。

学习能力代表可能考到分数上限在哪; 本科绩点 、竞赛、论文等决定了复试面试时可能得到的分数。但是如果分析一圈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多能拿得出手的奖项等 ,也不用灰心 ,因为考研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 。当然,受专业限制 ,具体专业具体分析 ,比如医学类的。

是否至少从5月要开始了,能否保证每天平均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暑假能不能留校或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实习时间长不长,比如有的同学暑假实习3个月 。如果不考数学的话 ,时间可压缩到4-5个月。

考研初试成绩≈有效复习时长*学习状态*学习技巧,复习时间是基础前提 ,复习方法、状态是重要要素。如果你一天只能复习6小时 ,那么不建议你冲太高;如果每天都有8-10小时复习时间,可适当结合自身的实力,提升目标院校层次 。

考虑到自身实力,给自己打个分 ,如果你觉得成绩比较好 ,复习时间也比较充分,可以冲985;实力次一点 ,稍微降低点目标选择 。

>90分可冲第1档,>80分可冲第二档 ,>75分可冲第三档 。这个数值大家自己估测 ,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征 ,增加选项或再具体化,更精准些  。

比如我本科双非 ,本科成绩还行,无竞赛、论文等奖项,参加过竞赛未得奖 ,有奖学金;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挺好 ,认真学能听明白;每天复习时间可以做到不低于10小时  ,效率也挺高。那么 ,我的分数是 :10+13+24+36=83分  ,可冲一般985,还是有些希望 ,前提是那所985相对公平 ,保守点就冲强势211。最后,我也是从双非一本一战上岸东南大学的热门专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定居和工作的城市  ,你是想去北上广吗?江浙沪吗?去中部或西部吗?还是想去三四线城市?或者想回你的老家?再或者你对象在某个城市?确定好你自己想去的城市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专业和城市初步定出学校了 。

同时,在定学校的时候 ,有些专业比较特殊哈,比如自动化、计算机、金融 、新闻传播等等这些专业  ,最好是去往一线城市或有对应产业的城市 ,这样后续实习、就业都很方便。

这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

第一种就是我们考自己的本专业,比如你本科就是电气工程,考研也考电气工程,这个应该是我们绝大部分同学的选择;

第二种就是考相近的专业,重点在于  :考试专业课相同或接近 ,专业课复习压力并不大,适合部分不喜欢自身专业但又不想跨度太大的同学 ,比如本专业为电气工程,相近专业为:自动化、仪器科学 、集成电路等;

第三种是跨专业考研  ,比如电气工程跨计算机 ,土木跨电气等等,专业课相差很大  ,甚至很多同学完全无基础  ,这种情况下需要慎重再谨慎。这里强烈不建议文科和理工科互跨,因为难度真的很大 。

上述三种情况整体难度肯定是 :本专业<相近的专业<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一定需要谨慎 ,为啥呀?一个是考试专业课难度会较大 ,二是考研复试时可能会有歧视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你要跨考的话,一定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

这里希望大家要对学校的层次和各专业比较牛逼的学校有个了解,比如类似985/211 、双一流等是哪些学校和专业,再比如类似电气四虎二龙 、建筑老八校、四大工学院、国防七子 、五院四系等是什么意思 ,结合自己的专业去了解 ,下面的大学集合可以看看~

中国各类高校汇总名单(知乎鹿十七).pdf 362.6K ·百度网盘

每个专业都有不同层次的学校 ,并不是说985学校所有专业都很强, 我们择校要综合考虑 :学校层次和专业排名  ,这样才科学。比如电气专业 ,华北电力不是985,但是胜似985;再比如电气专业里的上海电力 、东北电力等等学校都属于电力学校,保研 、考研、就业时都是享受同等211待遇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属学校 ,了解清楚。

查询专业排名的方式是 :大家根据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进行查询,大家直接搜索关键词就行 ,网址放在这里了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缺点是没办法查某所学校的牛逼专业;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知乎鹿十七).pdf 1.6M ·百度网盘

以上四步属于很基础的四步 ,为了让大家能真正的理解吃透,我这里举个栗子,帮助入脑入心入行动 ,真正见行见效 ,这里的用心值不值得你一个赞呢!

基本情况:假设我本科是双非一本 ,专业是电气工程 ,老家是江苏,所以我想选择江苏的学校 ,目标城市优先选上海 、南京。

然后我们去翻电气工程专业的学校层次 ,我把它单独提出来了,结合城市 ,可初步筛选出这些标红 、标绿的学校 ,985 、211  、双非一本都有 ,结合我们的实力是不是初步可以定下这些学校 ,下一步就是去查这些学校的具体信息了。

假设我们再缩一下城市,城市仅仅是南京,标绿的这4所学校就是我的初步目标院校了 ,即:

我们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对目标院校进行分析:

1. 考试科目、专业课大纲; 2. 专业课难度和是否压分; 3. 近10年分数线 、单科线; 4. 近10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 5. 加权成绩初试复试比例; 6. 复试面试组成; 7. 复试差额比例; 8. 是否歧视双非或外校; 9. 是否保护一志愿; 10. 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上岸经验 。

我们这里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为大家做个演示,如果你用对应方法查询自己专业时 ,有部分数据查不到的话,直接咨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就行 。

专业课大纲一般去学院官网查找 ,一般在对应学院的官网的招生信息 、学生工作 、首页通知 、历史数据等板块可查询到很多有用信息,比如像什么复试方案 、22届考研拟录取结果等等 ,一般都可以查到。

如图所示 ,我们打开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官网 ,大家可以看到如下的界面,在左下角的通知公告中可查询到专业课大纲等目标专业的相关信息 。

当我们点击更多的时候,可以看到这里有:22届的复试结果、考研复试录取细则等文件  ,这个后面我们也会分析 ,继续翻到第二页就可以看到电气工程954的专业课大纲了,大家可以看下,这里对考试范围 、试卷组成、试卷题型 、具体大纲内容和参考书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当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能不一样哈 ,大家自己查一下。

除此之外,获取专业课大纲最快的方式就是 :我们直接咨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 ,或者加一些考研交流群咨询群主或查看群文件 ,一般这些基础文件都有 。

关于如何加目标院校的考研交流群 :QQ上搜索关键词:xx学校xx专业考研 ,比如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考研,找到人数比较多的 、活跃性比较好的QQ群加进去,自己看下群文件,一般都有。

提醒下,注意防骗,骗子也挺多的,学生太难了。

这里的话  ,我给大家总结了7种方法:

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考研贴吧帖子上找  ,应该有很多这种,注意防骗,贴吧也是个多事之地;

QQ上直接搜:xxx 学校 xxx 专业考研交流 ,比如东南大学电气考研,多加几个,观察一段时间再退掉不活跃的 、没用的就行;

举个栗子  :百度搜索 :东南大学招生信息网,找到 :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官网 ,每个学校名称可能不太一样。网页右上角  :历史数据,便可以查询到过去若干年的复试分数线 、录取人数、报录比等信息,如图所示 :

有心的同学可整理到如下的表格中,纵向对比一目了然:

历年分数线(统计10年)





学校年份专硕/学硕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总分
东南大学2021学硕50509090350
2021专硕50507575330
2020学硕606095105357
2020专硕60609095352
……




历年报录人数(统计10年) :




学校年份专硕/学硕考试人数总录取人数推免统考报录比
东南大学2021学硕215835231215/31=7:1
2021专硕139733142139/42=3.3:1
2020学硕265815031265/31=8.5:1
2020专硕176724824176/24=7.3:1
……





这样我们便可以轻松拿到历年分数线、单科线 、录取人数、报录比等基本信息,且数据最为真实可靠。当然 ,有些学校可能官方是没有统计对应数据的,只能去问学长学姐或考研交流群、经验贴进行查找了  。

这个网站是第三方网站,汇总了很多学校的报录比信息 ,下图可以看到。网址 :http://www.http://chinakaoyan.com/baolubi/

直接去搜索引擎去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即可,比如搜狗搜索 :东南大学报录比 ,比如知乎搜索 :东南大学报录比。

06 中国教育在线

这个网站也有对应的数据 ,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 ,我看了下很多只到 2020年 ,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官方网站直接看!网址 :https://www.http://eol.cn/e_ky/zt/common/blb/

查不到考研报录比怎么办?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很多学校未公布对应的报录比,这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方式 : (1)咨询学长学姐,盲猜,可能数据不准确  ,但大体会有个概念;

(2)直接给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 ,注意礼貌就行 ,能得到具体数据最好 ,达不到也没关系 。

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像我这种双非的同学 ,是否歧视 、具体的初试复试比例等内容是一定一定要看的。这里注意一下:不歧视不一定代表就好考哈 ,因为考研报名是在10月份,既然大家敢报名,或多或少说明他对自己的实力是有一定把握的。不歧视的意思是:哪怕我们出身不好,比如你是双非,你是二本、三本 ,但我们可以根据明确的规则通过其他方面进行弥补,而不是说一刀切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只要一所学校的考研规则是公开的、信息公开、分数构成等信息是公开且明确,这就够了,剩下的我们就是好好努力复习 ,提升分数就行了。

此外,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一所学校是否歧视 。那么怎么看一所学校是不是歧视呢?看一所学校是否歧视外校、双非 ,重点关注两个点 :

一是学长学姐的口碑和是否有一定比例的双非学生上岸 ;

二是看具体复试方案 ,主要看初试 、复试比例和复试具体组成。

关于学校口碑的问题,我给大家三种方法 。

第一种方法是 :直接咨询上岸学长学姐或直接在考研交流群里问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歧视外校吗 ?歧视双非同学吗?;

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直接在知乎上搜 :东南大学电气考研歧视吗 ?这个就可以看到很多学长学姐的评价了,这些评价很有参考价值,也很精准;

另外一种就是我们自己在官网查询  ,一般在招生信息网或学院官网可以查到,我们仍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我们直接在要考学校学院的官网上找复试方案,里面会对很多同学关注的本科成绩呀、英语水平、是否有论文 、专利 、竞赛 、科研获奖呀等等对考研复试的影响 ,一目了然的都看出来。

一般在复试方案,都会包括初试复试占比、具体复试组成等内容 ,由此可看出 :本科成绩  、是否有论文、竞赛等内容具体占比,分析出自己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大体上会有多大劣势。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实情 :绝大部分考研人其实都没有,有的都去保研了,特殊的专业除外 。

我们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份复试方案,传送门:电气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

详细阐述复试150分的组成,面试150分(包含外语听说20分 ,专业基础知识60分 ,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20分,科研创新潜力30分,综合素质20分)。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按满分150分折算)*70%+复试成绩(满分150分)*30%,这里折算下:

初试:复试比例为7:3 ,复试仅面试 ,由外语听说20分,专业基础知识60分 ,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20分,科研创新潜力30分,综合素质20分组成。

这里还是给大家解读下 ,毕竟这里是知乎哈 。这里初试:复试是7 :3 ,但是初试成绩要折算到150分  ,我们来算算 :初试的1分和复试的1分到底值多少钱 ?

初试1分  :1/500*150*0.7=0.21;

复试的1分:1*0.3=0.3;所以复试1分相当于初试的1.43分 。当你复试面试比别人高1分,相当于可以抵初试的1.43分 ,复试面试比他高10分,可以抵得上初试他比你高14.3分。最后看谁的初试 、复试加权成绩最高 ,谁的排名就靠前 。

大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查询 ,一个是通过QQ群 、贴吧等渠道获取;一个是自媒体平台,比如知乎、微信搜索、B站等渠道直接搜索。大家重点关注:学长学姐的专业课复习方法、学校是否歧视等问题 、

好 ,通过以上我们说的 ,对1 、专业课大纲;2、历年分数线、单科线;3、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统考人数;4 、复试比;5 、复试方案、是否歧视;6、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上岸经验等等这些情况的了解,我们就会对我们要考的学校、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除此之外哈 ,一所院校能否作为我们最终的目标院校,还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哈。很多好学校 ,比如很多985都是很公平的,但是公平也是需要初试分数很高才行,所以还要看我们自己的实力。有心的同学哈,可以把你心目中理想的学校的信息收集起来,再去对比我们自己的实力进行综合选择,最终确定一所学校。

结合专业、城市、自身的实力、几所理想学校的分数线、未来的就业情况等方面 ,最终确定一所学校 ,最好是在6月之前就要确定。虽然是相同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 、出题风格等等都是不一样的,6月份就要真正开始专业课的基础复习了。

首先 ,考研是选拔考试  ,每年的报录比在哪里,不管怎么样,都总会有人考不上,当然 ,也总会有人考得上 ,就看你是哪一批人了!

根据考研分数 ,考研最终会有4种结果:

(1)总分数未过国家线(包括各种原因弃考的童鞋);

(2)总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未过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

(3)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但复试被刷;

(4)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 ,拟录取;

这4种结果  ,某种意义上就像4层漏斗 ,每层漏斗都会过滤掉一些同学,所以最后总会有人考不上,同样的,也会有人考得上 ,这个时候就要问自己了:既然每年都会有人考得上 ,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哪怕过程辛苦点呢?

根据上述的4层漏斗,你确定一下每层能达到的人数有多少?

知识点1:考研3条线是什么? 考研3条线指的是:国家线、院校线、单科线,其中: 国家线指的是读研的基本分数线 ,也就是只有过了这条线才具备读研的资格; 单科线是数学 、英语、政治、专业课的最低录取线 ,只有在总分和单科线都过了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当然 ,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总分特别高; 院校线特指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校线,部分学校也有自己的分数线。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 、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  ,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 。

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要考研 ,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  。因为对于考研 ,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

其实对于择校问题 ,我个人思考的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 !

对于你=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 ,211也可以接受?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本专业强势院校的情况 ,可以选择:

对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我建议你多看一些院校选择的视频,因为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尤其是看到22届这么多高分复试被刷的同学 ,比如331逆袭390分的,复试前几名复试几乎全被刷的 ,等等 ,在“卷”死别人的同时,千万不要背复试“黑”的学校阴死。

考研上岸不是偶然事件或中彩票,它需要我们在搞清楚如何科学择校 、各科如何获取高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如何避开考研中的各种坑等问题后,拆解自己的考研目标,更重要的是埋头复习,耐得住寂寞,争取初试总分最大化~

上厕所、吃饭等闲暇时,多去看高分经验贴,知乎上有很多高分经验贴 ,也有很多避坑指南,但各家之言,纯为个人经验,不要盲目信任 ,包括本篇内容,吸收其中有用且适用自己的部分 ,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自欺欺人 、盲目崇拜!

有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院校之后,你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一下相关的问题。过来人的解答可以给你关于该专业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 。如果不喜欢  ,现在换还来得及。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决定了你之后的一切。

这一块需要多花点时间 ,先把学校确定好,多去知乎等地方看经验贴,了解清楚你想要考的那所学校的详细情况,然后对比自己的实力,预估考上的可能性 !

尤其是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 、歧视双非 、歧视二本等问题  ,这点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

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  ,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 ,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  、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 ,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  ,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  ,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 ,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

其实 ,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  ,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 。(说的有点残酷 ,但这是事实)

甚至  ,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 ,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

在信息收集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后的加权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复试的每个环节是怎么计算分数的 。复试流程一般可以在对应学校或对应专业的官网可以查到 ,或者一些特定专业的交流群里群主也会收集 ,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细节的可以看我后面分享的复试问题 ,针对本科成绩  、竞赛 、获奖等都需要了解清楚所占比例 ,这样心里才有底气。

加权成绩的常见计算方式 :

(1)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 ,复试折算成100分 ,再五五开加权。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复试 ,存在复试逆袭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因为复试比例占比很大 。如果考这类学校,进入复试后一定要充分复习 。

(2)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  ,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 ,复试折算成100分,但初试占比要比复试大很多(这里的七三开只是举例,具体占比要自己去看)。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初试,如果初试分时很高,复试求稳,一般问题不大 。当然 ,逆袭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了 。

(3)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这类学校比较特殊 ,因为初试500分 ,复试什么环节 、多少分不清晰,要看具体的计算公式,测试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

我们在了解加权成绩时 ,一定要了解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 。初试决定着我们是否能进入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总成绩决定着我们的综合排名和是否能录取。

对于大部分的同学而言 ,可能现在对于考研的准备还比较茫然 ,其实这个时间段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方向,而不是具体的问题,包括目标院校、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报录比 、历年分数线等基本信息 、各科的复习经验 、复习用书 、联系上岸的学长学姐等基本准备工作,看完这篇经验贴绝对不再迷茫了 ,后续看的就是行动了~

虽然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在增多,但报考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多 ,甚至增长的比例比录取人数增长率要高 ,这必将导致录取的概率下降。

2017年是177万报考人数,2021年是377万考研报考人数 ,哪怕同样的录取率,随着报考基数的增长  ,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人考不上 ,毕竟177万的80%和377万的80%是不一样的(80%仅仅做说明用 ,数据不准确) 。

这条可能会得罪一些人 ,本来想点赞的,不给我点赞了  ,哈哈 ,但同样也给很多准备考研的人提个醒,这点很重要 :

I :不看经验贴 ,不知道考研整个过程各个时间节点,不知道各科应该怎么样复习 ,自己死看书的,其一也;

II:看了经验贴 ,不吸收内化,结合自身情况,生搬硬套,还觉得别人方法没用的 ,其二也;

III :只看考研视频,感觉自己都会了 ,但看完视频不去整理视频知识点 ,不去背诵记忆 ,不去做题,其三也;

IV :盲目堆时间 ,每天早5:00起床,中午不休息 ,下午11:00回寝室,貌似一天14-15小时复习时间 ,实际看书的时候哈欠连连,注意力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坚持不到1个月的  ,因为违反身体的物理现状 ,其四也;

V :不注意劳逸结合 ,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浪费时间 ,后续感冒 、各种不舒服 ,效率低下 ,其五也;

VI:追剧哥,看剧姐 、幸福小情侣 ,其六也;

VII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 ,一周有3天不复习(前期不算) ,其七也;

VIII:其他(后续补充)

考研最根本定律 :听课+看书+理解知识点并记忆+大量刷题+整理错题 ,查缺补漏=取得好成绩;

考研拼到最后,智力占比真的很低,更多的是体力和坚持,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智力的地方 。

对于普通的备考者而言,考研备考周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一般是从暑假前开始准备 ,暑假完全开始准备 ,12月份考试。

我当时是5月份开始准备 ,7、8、9月暑假留校复习,10-12月留校复习 。全程6个月 ,每天早上8:00起床,晚上10:30回寝室,中午休息2小时,每周休息半天 。讲真 ,这个真的是体力活。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有一半的考生是无法坚持到考试结束的 。所以,备考过程中 ,必须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

可以说,考研过程确实是煎熬的,那些告诉你三个月就能轻松考上研的  ,我不说是骗人的 ,但绝对不适用一本及以下的学生。

所以,时刻要告诉自己  ,光明就在前方,一定不能气馁 。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可以和朋友聊一聊或者看一个电影放松一下。但是 ,一定要保持住一个我是考研人的心态  ,坚持到考研结束。

为什么说相信自己,高手不多呢 ?因为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你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 ,因为你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

而这特定的几百人 ,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占不到30% 。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 ,这剩余的3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 、有选择 、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 ,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  ,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 。所以 ,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 ,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

对于刚开始准备考研的人而言,可能会被各种信息包裹,觉得神秘且迷茫 ,这个时候去看几篇干货性很强的通告经验分享,比如 :

知乎上的一些高赞回答 ,你就会对整个考研过程所需要准备的书籍有所了解 ,一些常见的坑也可以避过去 。

对于目标院校特定专业的信息掌握情况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 :

你这个专业每年录取的人数 、每年的分数线 、复试是否公平 、考研专业课资料等如何获取等基本问题 。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 ,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 ,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和卖考研资料的。

如果有 ,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 ,如果有考研资料贩卖  ,可以适当购买一些 ,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 ,高效又准确 ,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 ,不要心疼~

其次,可以去考研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 。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

最后,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  ,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 ,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 ,这种资料可是无价之宝 。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帮助哦 !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 。哪怕这个学长或学姐想要卖ta的专业课资料 ,一二百块钱的事情真的是小事,你收到的远比这点小钱多  。

关于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 ?的问题,分享给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动机催动动力 ,内驱行动 。如果你是二班、双非 ,想通过考研改现状 ,或者你本身就很优秀,但想更进一步。无论是什么情况,第一步 ,都需要坚定你的考研信心。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就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做最充分的准备 ,做最快的打算 ,然后埋头赶路,注重考研分数和最终上岸这个目标就好 。

外界再大的push力都不如你内心的力量来得直接有效。

月计划主要是用于控制复习进度的,很有必要,总体总一个大体上的规划, 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月计划很有必要 ,主要内容就是大体上每科复习到什么程度就好!

很多人会说 ,做日计划又不可能完全按照日计划复习 ,毕竟复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情况 ,所以不如不做。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极度错误的,我们做日计划也是起到规划的作用,总体上安排复习进度 ,整体把控复习进度 。

计划是死的 ,人是活的,实事求是的做就好了。复盘 、做计划都很有必要 ,直到现在,这两项工作 ,我每天都还在做 。

考研是个长期战 、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讲究持续发力 。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高效率、心流状态放弃锻炼这个最简单的动作 。我这里说的锻炼并不复杂,每天晚上八点 ,在复习的间隙 ,去操场跑5-8圈,也就2-3公里,全身跑热,大脑也会清醒很多 。跑步不需要每天都去  ,可以两天去一次 ,但需要坚持 。

虽然我们备考时都希望时间越多越好 ,但其实考研过程最重要的是效率  ,不是时间总长度 ,不要等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了再去休息,自己主动去休息,这样可以复习的时间更长。主动休息主要包括5方面 :

(1)每隔1小时,主动休息10-15分钟,出去走走 ,对腰椎、颈椎都好,毕竟一直坐着、低着头;

(2)每天中午休息30-45分钟,小憩一下,这个动作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高效率;

(3)不同学科之间要穿插复习 ,可以换换脑子,效率高很多;

(4)晚上的睡眠一定要保证数量和质量,比如晚上10:30之前一定要结束复习 ,晚上至少睡7小时来保证身体的舒适度  ,考熬夜复习是不长久的;

(5)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修整状态 ,和男女朋友逛逛街  、吃吃饭、交流一下感情 ,毕竟为了考研导致“妻离子散”不值得 。

这里的能量包括体能和情绪能量。

关于体能 :身体最直接的能量是葡萄糖 ,我们可以适当的补充糖类,比如奶昔 、蜂蜜水、果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我个人是主要以蜂蜜水和巧克力为补充 ,看你个人选择。考研很消耗体能 ,考研现场也可以拿两块巧克力 。

关于情绪能量 :我们考研时,大脑是时刻绷紧的,很多时候就会产生情绪疲惫 ,尤其是8月份、11月份这两个节点。解决情绪疲惫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听音乐 、看电影 ,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听听音乐 ,不要让大脑感觉很疲惫 。听音乐看个人喜好 ,网易云有人做了学习专用的音乐,我当时主要听五月天的音乐。

为什么一定要去图书馆或考研教室等场所复习,很简单  ,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学习的地方 ,有一定的学习氛围 ,而你做考研复习这个动作就和很多人是一样的 ,不会觉得很奇怪 。

同时,这种场所本身就有屏蔽干扰的作用因为大家都是在认真复习着的 。我是极度反对在家里 、出租屋复习的 ,效率很低 。

考研最大的干扰是什么?是手机。不用去看了 ,微信上没几个人找你,即便有 ,也不是啥大事急事 。所以 ,如果可以的话,换个老人机也挺好 。如果实在割舍不下 ,下载手机软件强制锁机,类似的软件很多 ,比如番茄TODO、不做手机控 、forest等等 ,不要想着利用手机学习,如果要看考研视频,背电脑或买个二手平板 ,专门用来看视频就好 。

对于考研英语的备考,2-5月属于筑基阶段 ,属于打基础和修炼内功的阶段 ,很基础,很枯燥 ,但非常重要 。首先,英语的核心在于词汇和长难句  ,只要把词汇和长难句搞定了,英语后续复习就简单很多。

这一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呢 ?

词汇的复习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但前期筑基阶段的系统复习非常重要。考研词汇就那么多,如果能够把过去20年的真题拿过来进行词汇切片,就可以查出每个词汇大约出现多少频次 ,除去一些a/the等基础词汇外,各个词汇的词频就会很清晰了 。

如果我们能够把高频词汇、中频词汇全部背熟 ,低频词汇背诵绝大部分 ,那词汇部分基本问题就不大了 。再配上一定的语法知识、长难句技巧和阅读技巧,英语想拿80分可能有点困难,但60分的保底分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不要小看60分,英语60分基本上可以保障你读99%的学校不会被卡单科线)。这套流程很苦逼 ,但是是最真实有效的复习方法 。

你说你不懂得如何做词频统计?没关系 ,现在市场上很多词汇书都是这样编写的,都是按照词频来进行统计的。

我们在记忆词汇的时候 ,肯定不能死记硬背  ,这样只会背了忘 、忘了背,可以结合词根词缀进行有效复习 ,效果更好。词汇书我推荐2本 ,都是按照词频进行排版的。

一本是朱伟的《恋练有词》,它有配套的讲解视频(以前的版本)。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他的视频,忽略他视频中表现出的骚动作,全程跟下来,受益良多 。如果时间实在不足,可把高频词汇部分系统学习并记忆,这套词汇书最好的就是按照词频来的,配合视频中的词根词汇记忆,效果很好 。

对于《恋练有词》,考研前期时间充裕可以今天背一章 ,慢慢背 ,自己根据自己的基础把握一下进度 ,一般来说9月之前要过完2-3遍。词汇一般一开始考研就开始背 ,背到考研考试开始前 。但是背词汇的频率 ,根据后期词汇掌握情况可以灵活调整 。比如后期做题觉得词大部分认识,那么每一周过一遍词汇书就好了。如果发现词汇大量不认识,建议就是每天都要坚持背几章。

这里重点说一下,新版的《恋练有词》好像是没有配套视频的 ,大家可以去找以前的视频  ,然后买配套的书籍 ,差的年份的词汇,后续在真题里补就行。因为我建议是从2月份开始复习的,所以你复习词汇的时间非常充足 ,看视频更系统 、更好记忆 。

另外一本是《单词的秘密》 ,这本书是我闺蜜用的 ,她前前后后背了大概有六七次,不断重复 ,其次她还用到“墨墨背单词”这个app,吃饭间隙有时候刷一刷。



对于《单词的秘密》这本书,由于闺蜜的英语基础比较好 ,已经过了四六级,所以已经掌握了词汇的基本含义。这本书的突出的一个优点在于按照考频编排顺序 ,先背的是在真题中已经出现很多次的词汇 ,其次就是依照艾宾浩斯安排了学习的计划 ,不断重复巩固 。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一个缺点在于到了后期强化做真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真题里的一些句子在这本词汇书里已经看过理解过好几遍了,所以这会萌生一种盲目的自信,让你觉得考研英语很容易 ,但是考研英语真的很难 ,这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知。

总结 :词汇书只要选择适合自己 ,自己能坚持背下去的即可  ,背诵重点还是在于多次重复  。对于需不需要听词汇课程的问题 ,个人感觉没必要 ,但是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在课间或者休息的时间背一下 ,也不失为好办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是前期每个人都听听风格,感受一下是否适合自己。

如果说词汇是筑基阶段绕不过的一道坎的话,那么长难句就是另外一个墙 。长难句这部分的复习可以提前,但是全靠自己悟的话基本上会感觉脑壳痛,感觉头皮发麻。

我一般建议是长难句的复习一定要看视频和看书 ,这样复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有人教你技巧、教你语法、教你如何切分 ,真的非常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再能独立思考一下下肯定是效果最好的 。

语考研最难的两块主要是词汇和阅读 ,一个需要长期的坚持,一个需要词汇作为基础,外加语法来破解长难句。如果英语基础一般且时间充足的话 ,可以花些时间来补下语法 ,如果基础还算不错,可以直接上长难句。

对于语法这部分 ,田静的《句句真研》可以说讲的是深入浅出,讲解的也还是十分细致。如果语法很薄弱 ,可以去看一下。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看语法呢 ?因为无论是英语的哪一个板块 ,语法都是非常基础且必要的内容。田老师的课程比较基础 ,也适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学,视频主要是以真题作为切入点 ,准确且有效  ,建议视频+书本一起入 ,很值得推荐 。听完之后再去看长难句 ,你就会发现 ,其实所谓的长难句也不是那么难 ,而且 ,她讲课的语气让人很舒服

刘晓艳老师应该入驻知乎了的,我在知乎看到过她 ,灵魂有趣。她的课程可以说干货很多,而且比较重基础 ,是从最最基本的主谓/主谓宾/主谓表的开始讲起的 ,讲究循序渐进 ,整体的风格也不错,我个人还算很推荐 。课程氛围也算轻松有趣且充满激情 ,语法和长难句的课程,认真听的话 ,5天基本上能听完。如果你需要做大量笔记的话 ,可能稍微久一点。

唐静老师主讲考研英语中的翻译,不要和上面讲语法的田静老师混乱了哟 。但考研时翻译只有10分,建议备考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考虑唐静老师的课程,最好配合他的书《拆分与组合翻译》 ,把每一种语法类型的句子拆分都用“公式”表述出来,效果很好。

唐迟老师的课程主要是讲解阅读,很多人应该听过 。但没想到吧,其实他也有一个几个小时的课程专门讲解语法和长难句的,听完后会对句子结构这些有了解,然后再去听他的阅读课,事半功倍 。

对于长难句的理解和语感培养这一块 ,还有个有效的方法是精读  ,而精读的资料最好是真题和类似这类经济学人等这类杂志。考研英语历来关注经济 ,阅读理解有很大比例是经济学人的原篇 ,也有一些其他的杂志,大家可以关注下 ,可以当做精读的材料用 。(PS :公开的小秘密:2010-2021年,考研英语每年都至少有一篇阅读是当年经济学人的原篇,就看你要不要精读。)

这里说一下精读的意思 :所谓精读 ,不是泛泛而读,是逐字逐句的读,逐字逐句的分析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长难句的问题,一定要在读的同时看长难句的技巧视频,不然会非常痛苦 ,直到放弃 。长难句技巧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长难句的切分问题,理清楚结构  ,多理理这些长难句后期的阅读会轻松很多 。

基本上2-5月份的筑基阶段,重点解决词汇和长难句的问题即可,这个过程很痛苦,但非常关键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 ,词汇和长难句过了5月份就不复习了,相反的是 ,词汇和长难句分析应该是贯穿整个考研始终的 ,切记 。



6-8月份其实就是暑假阶段,这段时间强烈建议留校,且不给自己留超过3天以上的假期 ,不然复习效果会打很大折扣 。

考研英语的强化阶段主要是以做真题为主  ,真题又以做阅读为主 ,可以这样说,对于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 。

敲黑板 ,以下划重点了~

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当时英语阅读复习的方法,整个过程很枯燥,每天就是刷题、看答案 、看视频,然后进行阅读理解全文的逐字逐句手译 ,记忆阅读理解中自己模糊  、不会的英语词汇 。可能有些小伙伴说 ,你这个过程好麻烦 、好枯燥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非常有效 ,大道至简,就是用这种方法我从四级飘过的英语渣渣考到了70多分。我当时单独买了一本空的考研英语真题,专门用来进行逐字逐句手译 ,因为当你能把每一句话精准翻译出来时 ,其实已经对自己英语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缺点就是真题的行间距太短了  ,太密了 ,做笔记不方便 ,做不认识的词汇标记都不方便,当时我还想着等我考研上岸后我要去专门做一份英语阅读间距增大的资料 ,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实行,可见大家都是思维上的巨人 、行动上的矮子,哈哈。

为什么我当时觉得很需要这种资料呢 ?因为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会了 ,其实并没有 ,你没有去逐句进行翻译 ,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阅读盲点,觉得总体的意思大体上明白了 ,实际上翻译出来感觉很不准确 。这种进行逐字逐句的切分、手译、词汇标记 ,自己翻译完再比对答案,虽然有些麻烦 、枯燥,但绝对是提分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是在硬刚呀 ,直面苦难的、非自欺欺人的勇士式硬刚,拼刺刀的做法 。从阅读里背单词,是最好的方式 ,我之前分享过 ,其实朱伟的词汇词频统计就是从阅读切片得到的。强推 ,用这种方式效果不好的你过来找我~

对于词汇这部分 ,我再补充一点 ,因为现在已经是5月份了 ,我们前期可以系统背1-2遍词汇书,后期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在阅读里进行记忆的,怎么记忆 ?也就是我们把每篇阅读都要吃透,搞清楚每句话的意义以及和后面题目的关联 ,从哪些地方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结合唐迟的视频,效果不会差,但后面一定还要自己再理一遍 ,因为听懂不代表能做对呀 ,把其中好的长难句记录下来,精读精析 ,我当时用本子记录的。将整篇阅读理解吃透后,后续要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里面不认识的词汇全部列出来,第二天、第三天等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去记忆 ,我当时是在A4纸上做的这个动作 ,总感觉效果不好,当时又萌发了另外一个创业想法  ,害~

鹿十七&艾宾浩斯表.docx 16.3K ·百度网盘

不光对英语 ,对整个考研阶段,暑假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每天能给英语分出来的时间也就1.5-2小时左右  。

6-8月份重点在突破考研阅读,这个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看阅读技巧视频和自己总结,对于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阅读技巧和蒙题技巧要做好总结。

阅读我当时用的都是张剑的黄皮书。考研英语需要吃透真题 ,所以这套书我准备考研时用了两套~

单词背完一轮就应该开始接触阅读了 ,考研英语的阅读真题非常宝贵,最近几年的真题需要留到最后模拟用,所以刚开始能用的真题是九几年的,可以拿九几年的先来练手 。

但是 ,市面上的黄皮书大多都是从2000开始的  , 2000年以前的真题可以买一些真题小册子来练习即可  。

从2003年开始,我是每天花20分钟做一篇阅读 ,然后再配合着唐迟的阅读精讲,花一个小时来做笔记 ,帮助理解文章 。

英语真题做到2004年会感觉难度开始提升,正确率下降。而在阅读这块,我和闺蜜都选择看的是唐迟的阅读视频 ,其实很多事情无捷径可走 ,能走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努力 。

对于英语老师选择这块 :

唐迟老师是个考研名师,他的课程整体逻辑缜密,干货满满,配合他的《阅读的逻辑》,不能说无敌,但是至少非常强,很轻松明白考研阅读的本质是逻辑,我当时阅读全程跟的唐迟,唐迟的阅读课主要侧重段落逻辑和阅读技巧,很多人听他的课,效果还是很不错 ,毕竟从真题入手 ,而且走的是踏实复习的路线~

在我上一届有个学长在用商志的课程 ,我受不了他的嗓音 ,据说是讲课把嗓子讲哑了 ,不知真假 。课程很细致,但相对耗时,其实无论跟谁,认真学,总会有很多收获,很多技巧都是相通的~

黄皮书永远是经典,基本上是人手一本的书了,讲解非常细致透彻。张健黄皮书的地位,感觉就像复习全书在数学的地位。

经过6-8月份的强化训练,其实阅读部分基本上问题不大了  ,9-11月份属于冲刺拔高期了。

这个阶段注意不要图快,一定要稳住 ,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啊。同时 ,9月份也要开始准备考研作文了 ,因为到9月份的时候,很多人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入考研政治这门课,英语的复习时间又会被压缩  。

这个阶段要注意用第二套真题了  ,由于第一篇我们在做阅读的时候会把很多真题浪费掉,所以有必要买一套空白的整套试卷用于模拟练习。这个时候尤其注意的动作是嚼碎 、嚼烂再吸收。这个时候要注意做一些其他题型的总结了,可以适当看一下其他题型的技巧视频,总结规律 。一般在精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些关键技巧 :

(1)文章的主旨(决定整篇文章的取向是正面还是反面,做题也会有针对,看唐叔视频 ,分析的很多);

(2)段落结构(每段的重点意思  ,段落间的衔接 、转折等词汇,重点抓一些表示逻辑的关系词,看唐叔视频,分析的很多);

(3)长难句分析(长难句的问题之前说过了,做阅读时也是需要重点做的);

(4)看题目和段落的设置逻辑(重点观察题目设置位置,在每个段落的位置,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出题人要在这里出题 ,正确答案在文章哪里出现 ,为什么在这里出现?干扰选项怎么设置的 ,为什么这样设置,会形成怎么样的干扰 ?等等 ,思考清楚这些问题,阅读其实不难,看唐叔视频  ,很多分析 ,快,唐叔打钱~)

(5)总结回顾(从这篇阅读有哪些收获,包括长难句、词汇(逐个逐个背) 、逻辑 、错在哪里如何避坑等等)

这里重点说一下作文的问题 ,因为这个阶段的确需要看作文了。一般作文是从9-10月份开始背一背模板 ,句型等等 ,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备考模板 。

对于是否需要整理模板这件事 ,可能很多英语比较好的人都会不屑一顾,但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把握英语考70分+ ,那就请好好打磨好几个模板 ,至少能让你在考场上有的放矢 ,不至于慌乱,可根据不同的类型整理若干个模板,模板不一定非得全部通用 ,适用特定小范围的模板也是很美好~

推荐书籍  :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道长的务实风格真的很对我的口味 ,我不喜欢特别浮夸的讲解  ,正经人就好好准备就好 。如果时间比较紧张 ,道长的课不是很推荐 ,看看冲刺班就好,个人感觉他太耿直,一直让背作文 ,虽然我也知道英语必须背 ,而且他上课会打嗝~

他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可以说是非常高质的书了,重点去背诵和默写 ,背诵后进行仿写  ,组自己的模板。另外,王江涛老师的作文字贴很好 ,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这点,尤其是英语和政治这种有些地方可以主观打分的地方 ,字迹工整也是一种优势。

当然也有其他人  ,看自己喜好,比如潘赟和刘晓燕 。看过潘赟老师的“九宫格”的写作结构 ,每篇作文分为三段九部分,框架清晰 ,层次分明,非常适合组字迹的模板 。潘赟的写作思路可以和道长呼应 ,作文一定要组自己的模板,非常重要,当然,模板不一定是一篇,可以分类型组N个。刘晓燕老师课的优点:同义句型变幻+句子语法 ,可根据刘老师的讲解整理出自己的模板 。缺点 :高级句式太多 ,个人觉得全篇都是高级句式会显得模板气息太强 ,高分其实不太好拿。

其实考研冲刺时用的模拟试卷并不多,一般也不推荐使用市场上的模拟卷,因为和真题相差可能会比较多 ,最好的办法是留1-2年的真题用于最后的模拟  ,模拟后仔细进行试卷分析 ,注意分析以下方面:

(1)考试时间安排 ,各个题型大致时间和大致顺序把握 ,做出最有安排;

(2)对着真题思考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比如从哪些角度出发、在哪些位置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答案等等;

(3)梳理优化作文模板,背诵自己精心准备的若干个模板,思考如何不留痕迹的套用~

(4)其他适合自己特点的安排~

考研数学和专业课是拉分最重要的两科,准备好了,分数可以拉高 ,同样,准备的不好也会被别人拉开分数 ,所以对于考研数学和专业课要多花时间,早点复习 ,准备越充分越好,一个人准备的程度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关于数学老师的分析,我来分析一下:

其实做好的方式是:听某个老师1-2节课 ,看看他的风格是否适合你 ,然后进行名师组合。

张宇 ,人称宇哥 ,我复习的时候高数部分主要跟的张宇 ,课程分为风趣幽默,擅长将数学抽象问题形象化,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讲的生动形象 ,上课不累。如果本身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认真听他讲课 ,然后再去结合复习全书做一遍 ,效果很好,记得听课的时候务必把他的讲义打出来 ,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也针对性更强。宇哥比较出名的有sin狗、点火公式、二重积分小薯条 ,质量很不错。

但是,听宇哥讲课是很爽,但需要辅助自己做题,自己去刷全书和配套的讲义,因为他讲课体量不是很多 ,技巧性很强。他的课程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 ,内容覆盖较全面 ,技巧性 、思维性很强,但网上说的“听课爽歪歪,做题死翘翘” ,这点不可信  ,因为我们任何人听课都是一样的 ,听完之后都需要你自己去做联系巩固 ,同时补充一些细枝末节的细节性内容。

关于宇哥 ,我一般推荐他的强化班和冲刺班 。基础班最好跟下面要说的汤神的基础班 ,考研还是要把基础打好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如果你喜欢高中教师那种板书式的教学方式 ,那汤家凤很适合你 。汤老师的课程非常适合打基础,讲课态度非常负责,各种题型讲解的非常清晰 。汤家凤在【中值定理】和【定积分不等式证明】讲解的非常好。汤老师的课程和宇哥比会稍微有点枯燥,但考研本就是枯燥的过程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成功 。汤家凤老师会在上课上稍微diss一些其他的老师 ,大家肯定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汤老师的经典语录和表情包以及他狂傲的小表情 ,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当做考研过程的调剂品~

李永乐,人称永乐大帝 ,考研数学姐泰山北斗型任务 ,李王版复习全书主理人之一,线代讲的真的是重点突出 。李老给人的感觉就是从不说一句废话  ,就着知识点和经典题型,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讲解 。因为这种风格,上课难免会有点枯燥,但枯燥本就是考研特质之一 。还有就是李老师年龄大了 ,讲话有些老人家的不清晰 ,可以先去看看宇哥的视频 ,稍微打打基础,然后听李永乐视频进行拔高。

李王版复习全书的另个主编,前考研命题人 ,主要讲解概率论。课程风格是条例清晰 ,对概率论把握较精准,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进行听 。

李林因压题压的准而出名 ,书的质量非常高 ,现在基本上每年所有考研人都会购买李林的押题卷。

杨超比较强调基础和三大计算,也算是比较出名的老师,毕竟锻炼计算能力就和打篮球锻炼肌肉一个道理  。他的课程内容比较优质 ,题量适中 ,而且废话不多 ,干货很多,总之内容还算优质,挺不错的。基础一般的小伙伴建议看一下 ,尝试一下是否是你的菜~

绝对绝对牛逼的一个老师,知乎上也有很多关于武忠祥老师的讨论,原本是李永乐老师团队的  ,讲课内容比较通俗易懂  ,讲课风格综合宇哥和汤神的优点于一体 ,课程风格比较重视基础概念 ,但也很注重解题技巧,特别是课堂上会指出我们那些经典且容易犯的小错误,当听完课之后再去做题 ,可以提前规避掉很多错误 。强推~

余丙森是合工大超越五套卷的前命题人,现在退出合工大超越辅导 。在概率论部分 ,比较推荐的就是余炳森 、方浩和王式安了 ,余;老师的概率论课程比较常细致 ,有条理 ,和考点紧密结合,板书也很舒服 。除了基本概念外,题型总结也挺好 ,和方浩风格感觉有点像 。

方浩是业余兴趣在做辅导班,目前是博士在读 。他的高数和概率论课程讲解的很精彩 ,课程风格有趣,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老师 。对于方老师,推荐他的高数和概率论的强化部分,学有余力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他的部分课程,增强解题技巧 。

对于数学这部分,我的建议是 :基础看汤家凤或武忠祥老师的课 ,强化班看张宇的课程 ,线代必跟李永乐,概率论跟余炳森或方浩 。考研名师很多,但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跟,跟适合自己的即可 。考研老师不在多,在精 。



李永乐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非常注重基础,题型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是由李永乐、王式安等几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师精心打磨的 。这本书的特点是:

(1)注重定义以及基础知识 ,很考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题目非常经典;

(2)这本书的名字叫  :数学基础过关660题,但题目本身并不基础 ,只是考察的是基础概念 。这本书用完的感觉就是 :直击痛处,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是直击薄弱点,所以错误率奇高 ,如果说第一次做,错误率三分之一一点都不夸张;

(3)《660题》的每个题目都可以当做大题来做,来研究,建议在强化部分或强化后 ,8月份左右开始用这本书,不然可能会出现对自己信念的崩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只说明暂时还不到使用的时候,强化后再使用;(二战的朋友可以重点刷 ,查缺补漏)

(4)题量不大 ,总体上就660题左右 ,但每个题目都是精华,都是浓缩后针对考纲和学生薄弱点设计的,比较推荐用于强化后的查缺补漏 ,你会发现 ,你强化阶段强化效果还可以继续强化;

(5)如果做《660题》正确率比较低 ,这个时候应该开心,因为你真正找到了你的欠缺点,针对性的进行补漏,至少比在考场上做错要强的多;



汤家凤  :《接力题典1800》是汤家凤老师得了力作,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  ,基础篇强烈介意刷一下,强化可以用李永乐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这套书的特点是 :

(1)知识点涵盖全面,题目中规中矩 ,可配合唐老师的视频来 ,书本答案较简单,但视频讲解非常详细;

(2)打基础不一定要用怪题 、难题,这种中规中矩但覆盖面比较全的题库更加有利于打基础,所以最好能在基础阶段把基础篇全部刷完;

(3)题量较大 ,看名字就知道了 。提高部分题目与基础有重合 ,但同样的题目反复做  、不同阶段做 ,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认定就做1800了 ,那么就好好系统的刷题;



李林老师的扛鼎之作,有人说,李林是个扫地僧 ,这本书总体质量还是很高 。但李林更出名的是他的押题,这个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 ,在押题这块 ,类似数学界的“肖秀荣” 。

《精讲精练880题》的特点:

(1)侧重于考察基础,题型不偏,难度中等,比较适合很多人;

(2)题目难度中等,题型新颖 ,个人感觉和考研难度接近 ,题目质量也很高;

(3)题量880题左右 ,不是特别多,可以反复做  ,后期可以结合《660题》进行强化;

(4)排版和答案解析也很OK ,没有太多槽点;



宇哥是现在考研数学界少壮派的代表之一了 ,高数讲的很精彩 ,《1000题》用的人也很多 ,我当时买了一套,但没怎么用。我课程全程跟的是张宇  ,个人感觉《1000题》有些题目太难了 ,对提高思维有帮助 ,但似乎已经偏离了考研的难度。

《1000题》特点:

(1)《1000题》分为ABC三个部分,AB可刷,C部分可不刷 ,重点刷高数 ,个人感觉宇哥最好的部分就是高数;

(2)体量很大,题目难度有 ,比较考察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 ,可以结合《660题》做组合,因为《660题》是没有计算题的;

(3)答案详细 ,但有的答案过于繁琐 ,可参考,也可思考是否有其他解法;

3-5月份 ,看看书本 ,到5-7月,结合张宇或汤家凤的考研视频来复习,不要自己死啃书 。我一向不推荐直接自己就去看书,有老师带着复习,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当然 ,只是看视频你会觉得自己看的很明白了,也听得很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 ,所以除了看视频外,这个阶段要注意刷一遍全书,把基本知识进行扫盲,也就是第一遍的打基础阶段 。

这里是第二轮复习,把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不要嫌麻烦 ,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标记,多次错误的地方就是你的薄弱点   。对于薄弱点,可能需要看第三遍、第四遍,温故知新 。这个阶段穿插看利用的《线代辅导讲义》 。这个阶段注意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错题本 ,总结常规解题思路 ,融会贯通典型思路 。这个阶段要注意多刷题 ,上面我分析了四位老师的习题集特点,推荐组合是 :880题+660题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



经过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复习后 ,其实你已经建立起了整个学习的框架了,这个时候真题就是最好的指向标 ,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很受挫 ,这跟正常,查缺补漏,哪里不会补哪里 。平时训练时题目做错了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平时一直对 ,考场错 。用书 :李永乐的《660题》 、李林的《108》、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永乐《历年真题详解》;汤家凤《历年真题全解析》,我用的是李永乐《历年真题详解》  ,前面是套题 ,后面是分类专项,这个模式我很喜欢 。

这段时间重点在于模拟训练,同时把之前整理的错题反复来看 ,巩固基础的同时,做大做强,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适用考试的节奏。这个阶段其实主要是通过模拟题来找解题感觉  、时间把控以及考试心理状态,很重要  。比较好的模拟题一般有合工大共创超越 、李永乐6+2 、汤家凤8套卷 、张宇8套卷4套卷 ,我当时用的是合工大共创超越、李永乐6+2 ,没做完 ,有点多了。

其实数学我一直想展开写一篇详细回答,后面看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对于数学复习详细介绍一下,因为数学真的太重要了 !

数学三包括高数 、线性代数 、概率论 。从初次涉及考研数学到冲刺模拟用到的书籍有很多。基础班用的是张宇《高数18讲》 、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张宇的《概率论9讲》 ,做过的习题有张宇《1000题》、汤家凤《1800题》还有历年真题 ,强化班用的是张宇的《闭关修炼》、冲刺做的模拟题有李林的《六套卷》 、张宇的《八套卷》 、汤家凤的《八套卷》。

(1)高数:她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以前的封面是绿色的 ,现在已经换成跟闭关修炼一样的风格了),闺蜜本科时候的高等数学中等偏上,但还是感觉张宇的基础班视频有些难理解 ,所以她是听汤家凤的基础班搭配着张宇的书学习的 ,个人感觉基础班用《18讲》就够了,最重要是自己做好笔记 ,不断琢磨自己不懂的部分,才能打好基础。



(2)线性代数:线代一定要跟李永乐 ,他的视频课比较枯燥,讲课语速较慢,但是满满的都是干货 ,深耕线代多年 ,对线代的考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老同志多点理解 。



(3)概率论:概率论用的是张宇的《概率论9讲》,视频课听的是王式安的 ,但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听的余炳森。而我是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点 ,会找不同的老师的视频来看 ,余炳森还是很不错的。

考研数学要注重练习,我当时用了两本练习册 :分别是张宇的《1000题》和汤家凤的《1800题》。

《1800题》里的题偏基础,题量多,适合第一轮的时候练习打好基础 。而《1000题》的题偏难  ,知识点比较细 ,比真题要难上不少 ,如果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是推荐用这本书的,出题的角度也比较新颖。



而到了强化班,她用的是张宇《闭关修炼》 。张宇老师的风格是出题角度有些刁钻 ,《闭关修炼》里的题都比较难,感觉也是会比考研真题要难 ,但是里面里的框架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对着框架看自己哪部分还没有掌握,然后再重点去加强。闭关修炼这本书可以重点看个两遍以上 ,不断找出自己薄弱的点 ,再弄懂书里的题目 。过完一轮闭关修炼就可以开始做考研真题,暑假的时候可以在每天早上做一套 ,一天修改,真题尽量做2遍以上 。



数学到了冲刺阶段需要用到模拟题 ,她当时买了李林的六套卷(较易)、张宇的八套卷(较难)和汤家凤的八套卷(较易)。(话说我16年考研时 ,李林还没有横空出世~)

李林的模拟题比较容易,题的难度大概跟小年的真题差不多  ?而张宇的题难度比较高 ,题型新颖 ,一些题型以前压根没见过 ,所以非常考验基本功,做他的试卷心态也很容易崩,因为很多题型都没见过!张宇的题可以和李林的题交替着模拟,保持平稳心态。

总结 :个人建议数学越早准备越好,因为到后期要忙专业课和政治,时间根本不够用,而我就是买的模拟卷都没做完就上考场了 。

因为我是工科生 ,政治知识基础不好 ,本科时候的毛中特、马原等这些政治的课程学的也不是很好,所以政治我是暑假就开始听徐涛《核心考案》的视频课程,配着小黄书把要考的内容过一遍。



政治一般是从暑假7-8月开始的,没有基础班  ,可以直接从强化班开始 ,用小黄书搭配徐涛的强化班视频 。

徐涛的视频比较幽默风趣,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讲的很生动,所以在专业课或者数学看不下去的的时候我就会看徐涛的视频  ,既能学习,又可以放松  ,一举两得 。

用了徐涛的《核心考案》就没有必要再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了,精讲精练内容很全 ,但是排版各方面都显得比较冗杂,这里比较推荐《风中劲草》,每年考纲出来后会更新新的版本 ,基本也算是考生人手一本的书了 。

刷题用到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书我大概刷了3遍,基础班一遍,强化一遍,建议做题的时候不要留下痕迹 ,尽量用铅笔来做标志,因为这本书是需要反复使用的。



到10月、11月左右就可以关注一下时事了 ,我当时用的是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 ,这个可以在吃饭或者休息前翻一下。学习时事政治不一定要用到书 ,可以关注一些老师总结的时事热点,每天加以关注即可 。



到了11月就要开始做肖秀荣的八套卷,八套卷的重点在于选择题 ,一定要吃透八套卷的选择题 ,但是也需要背里面的主观题 ,每套都要背 。可以用八套卷的选择题来查漏补缺 ,掌握的不牢的一定要看书补充记忆 ,再刷题巩固。

四套卷是12月初才发货的,重点在于主观题,一定要把主观题背熟 ,可以配合着一些公众号整理出来的背诵版进行背诵,帮助记忆。记住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句话就行了 !



考研向来是个体力活,尤其是后期的11月份 ,放弃的人太多了 ,所以先要做好心理建设!坚持 ,坚持,再坚持~

国家线出来了 ,下面紧接着就要进行考研复试了 ,对于成绩好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成绩决定着你是否能够进入录取名单 。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复试经验,希望对备考复试的人有用 ,当然 ,具体学校不一样 ,还是要看你考的那所学校的复试大纲和流程(仅供参考):

加权总成绩=考研初试分数*系数+复试笔试成绩*系数+复试面试成绩*系数;(不同学校计算方式不一样,但总体是这样的,证书和获奖其实只是很小很小的比例,没有可以用其他地方补)

初试成绩 :我就不说了,肯定考得越高越好 ,但到了复试阶段,其实已经定型了;

复试笔试:很多学校复试分为两部分 ,笔试和面试 ,只有笔试成绩过了,才有面试机会;(亲眼见过某大佬初试400+ ,复试笔试未及格而没有得到面试机会的);很多学校的复试笔试和面试是五五开的 ,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也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的 ,比如五五开;也就是:

加权总成绩=考研初试分数(满分150)*0.5+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50)*0.25+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50)*0.25;

我们继续分析:

复试面试包括很多东西  ,比如英语面试 、专业课问题、本科成绩、科研经历、本科学生活动、本科证书、本科是否参加过竞赛、本科是否拿过奖学金 、还有你的综合表现分及其他因素等等 。

首先是面试英语 ,包括自我介绍、面试老师咨询1-3个问题 ,看口语,也不要怂 ,中国学生哑巴式英语太多了,提前准备好问题不是很大;

过了一般是中文自我介绍 ,你可以包括你的本科成绩、科研经历、本科学生活动 、本科证书 、本科是否参加过竞赛 、本科是否拿过奖学金等等 ,如果在某方面不是有欠缺 ,有意识的弱化它,突出你强势的部分;

接着是专业课问题(有的学校没有)  ,一般是抽1-2个题 ,一般是复试专业课书籍上的,不要怂,不会的直接说没有复习到,笑着问老师能不能换个题目,有时候不是不可以换题 ,毕竟复习时间有限 ,的确可能有些的确没复习到;

最后一般老师会和你聊聊天,这个时候表现得积极些 、开朗些,一般问题不大;

以上就是复试的组成,我们拆解后进行逐个准备就好。

对应跟着准备就好 ,不同学习不一样 ,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定!

这里给准备复试的童鞋一些复试小建议:

1、不要怂,大家都是人,包括面试的导师;

2、不要太紧张 ,这样想:现在这个时候 ,所有人都紧张 ,你不紧张就已经超过他们一截了;

3 、紧张没用 ,又不会加分,还不如不紧张表现更好;

4 、尽全力就好 ,都已经准备这么久了 !



肯定还有一些小伙伴考的并不理想,这个时候肯定要准备调剂了  ,我这里咨询了我一个哥哥 ,他当时考的华北电力大学的能动 ,分数不佳,调剂到了上海电力大学的能动专业,现在在读博二。

为了请教他这个问题 ,我特意请他吃了一顿饭 ,这份诚意值不值得你一个赞~

1、对于压线的小伙伴,也要注意调剂信息,有些学校的调剂要晚一些,毕竟压线进复试被刷的可能性很大;

2 、搞清楚全国调剂系统开放的时间,要具体到几月几号几时几分;

3 、提前注意想要调剂的学校的官网是否发了调剂信息,并不是调剂系统开放调剂才开始 ,一般学校会在官网提前开放,要时刻注意到;

4 、全国调剂系统开放之后,你越早申请越好,名额会在后面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孩子夜里凌晨还在刷是否有学校接受调剂,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养生了;

5、注意要调剂的学校的复试科目,不要和自己准备的差别太大 ,否则不好上岸;

6  、注意到一些学校的其他专业调剂,如果可以接受其他专业的调剂 ,有时候坏事会变好事,有些名校的某些专业有时候也会出现报不满的情况,要用心;

7、如果后面没得选择 ,可以多投几个学校,就像面试多面一样的道理;

8、如果被调剂的学校录取了 ,这个时候一般会给你24小时考虑,去不去要权衡一下 ,是否满足你的预期;满足预期,就给出确认  ,实在不满足预期 ,二战又何妨?毕竟选择了真的会决定后续很多事情 ,所以要考虑清楚;

9  、强烈建议二本或双非的同学,早点调剂,越到后面调剂难度越大;调剂时,分数 、本科学校 、学生个人优秀程度会被放大很多 ,所以不要拖,凡事要早,自己的事情要用心;

10、如果不嫌弃自己的母校 ,尤其注意自己本科母校的调剂信息 ,都是自己的孩子 ,多少会照顾的;

11、有些学校或专业只接受校内调剂,这里不是指本校的人参加调剂,是报名该校的人符合条件的可以去参加调剂;

12、注意一些调剂的要求 ,有些专业要求必须相近专业才可以调剂 ,所以多看要求,这样可以少做无用功;